人物左起分别为申纪兰、王占峰、郭凤莲。他们是太行山的儿女,一生钟情于这片土地,用青春和热血,染绿贫瘠的沟壑、荒芜的山岭;他们是太行山的诗人,挖出石头栽树,搬起石头垒墙,绵延不绝的森林防护墙,每一片树叶都写下他们绿色的梦想;他们是太行山上追梦人,种下的是树苗,长出的是精神。绿化的是荒山,造福的是百姓,一代又一代,让石头缝里长出绿色的希望。
穷沟变身聚宝盆人物:申纪兰,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从一个只有十几岁、梳着两条辫的小姑娘,到一个饱经风霜的耄耋老人,60多年来,申纪兰从未停止过植树造林、绿化荒山的步伐。在她的带领下,平顺县西沟人民坚持不懈植树播绿,修复生态,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葱茏的森林公园,被人们誉为太行山上的绿色明珠。西沟,过去是一个山高石头多、出门就爬坡的穷山沟。
由于没有林木草皮的遮盖,暴雨一来,洪水肆虐,水土流失相当严重。为了治理洪害,申纪兰带领西沟人民以建设山区,绿化山区为己任,战天斗地,植树造林,改造穷山恶水。
缺少树苗,申纪兰带领群众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山上采松子,天不亮就出发,披星戴月回到家中。干旱、鸟啄等影响树籽发芽、成活,申纪兰和群众总结经验,改进播种方法,先把山上的石头垒成鱼鳞坑,然后再在坑里种上松子,树的成活率有了明显的提高。
阳坡植树一直是制约西沟荒山绿化的瓶颈,申纪兰开始带领西沟人向阳坡进军。当时,阳坡绿化技术对于申纪兰和村民们来说都很陌生,申纪兰就自告奋勇在自家小块地里试验,搞起了容器育苗,还自己跑到壶关学习林业劳模王五全阳坡造林技术,并向县林业技术人员虚心讨教,研究推广了径流整地、石片覆盖、生物覆盖、根宝蘸根等技术措施,阳坡绿化终于获得成功。
当年在阳坡上栽下了第一片科技示范林,成活率达到85%以上,自此,西沟人在申纪兰的带领下,大面积推广容器育苗造林,均获得成功,并在短短几年内,全部完成了阳坡绿化任务。近年来,西沟村依托漫山遍野的绿色资源建起了国家森林公园,大力发展旅游产业,投资1000万元,建设以特种种植为主题,以乡村旅游、观光农业、休闲生态度假、健身娱乐和无公害采摘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生态中心,林业综合收入占到了全村总收入的45%以上,成了西沟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。
虎头郁郁绿生金人物:郭凤莲,大寨村党总支书记松涛悦耳,花香四溢,绿树成荫,碧水送爽,七月的虎头山美不胜收,游客陶醉其中。然而,20多年前,虎头山却是另一般光景,草木稀疏,是名副其实的光溜溜的虎头。大寨曾是我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,一直高度重视林业建设,早就提出了沟里是粮仓,山上是银行的口号,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20年如一日,带领大家坚持不懈绿化虎头山。20多年来,大寨村每年的春、秋两季都要集中时间组织专门力量植树造林,郭凤莲说:植数造林不仅仅要重数量,更要重质量,要把植树和后期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。
这些年,在虎头山种植的树木成活率均达到了98%以上,就连30年以上树龄的大树移栽,也实现了全部成活。对此,不少来虎头山参观的人都很好奇,你们是怎么做到的?郭凤莲道出了其中的奥秘:为栽活大树,我们采取了挖大坑,带大土胚,填细活土、多浇水、勤观察的方法,每天观察一次,发现有情况马上处置,直到成活为止。遇上大风天,一天要观察三次以上。
依托虎头山绿化,大寨人开始搞起生态旅游。在郭凤莲的带领下,大寨走出了一条靠旅游促经济发展的新路子。目前,大寨村62%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在旅游公司上班或从事与森林旅游、林业相关的服务业,周边村庄也有400余人依靠大寨旅游发家致富。据统计,2011年大寨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余万元,村民人均收入达1.2万元,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的村民,人均收入达到2万余元。
森林旅游红火了,郭凤莲又有了新的规划和打算,我们要全力建设大寨植物园,建设名人笔迹园林、百种树木园林等,更好地绿化美化大寨荒山绣绿绘美景人物:王占峰,右玉县牛心乡农民山西省右玉县牛心乡北部,有一条石砲沟,曾经乱石林立,风沙漫天,水土流失严重,因了一个痴人近30年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,成就今天瓜果飘香,绿树成荫。他叫王占峰,今年60岁的他,近半时间是在石砲沟度过的。
1983年,经营旅店的王占峰获知国家鼓励农民购买开发荒山荒地的政策,王占峰决定抓住这一机遇干一把。家人、朋友都不理解,不谦虚地讲,当时咱也是万元户,生活也算要啥有啥,要放弃这一切,跑进荒山沟,还真有些犹豫。王占峰说,但一股子干事业的豪情和闯劲让他做出了进沟的决定。
石砲沟,曾被称作连鬼都不去的地方。王占峰却只身一人背着铺盖卷、带着锅碗盆,一头扎了进去。最初,他住在自己搭建的简易窝棚里,通不上电,只能靠烧火取暖、做饭,经常是饥一顿、饱一顿。就这样,王占峰刨着石头一棵一棵地栽,顶着风沙一处一处地治,开垦荒地上千亩,绿化面积由最初的150亩扩大到现在的3000亩。
王占峰治绿还有股巧劲。老王采取推进式绿化,在石砲沟里选择一段沟后,安下家,治绿一段沟后,才搬家向下一段推进,不绿不走,不治好不出。最长一次他在沟里整整干了10个月。
王占峰在石砲沟共搬了六次家。王占峰还四处考察学习,掌握了连通灌溉技术,在山沟坡上安装连通灌溉设施两公里,使地下水变成了梁上水,几百亩的梁地变成了水浇地。多年艰苦探索,王占峰在小流域治理方面有了一套自己成功的经验,在营林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三个结合:片状造林与点缀绿化相结合,经济树种与观赏树种相结合,绿色营林与生态经营相结合。
由于常年在风沙中辛苦操劳,老王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、呼吸道感染等疾病,一遇阴天病情就加重,可他无怨无悔,治荒不息。29年来,老王先后赢得了山西省劳动模范、山西省小流域治理标兵等荣誉。他精心呵护的石砲沟,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春季,新枝泛绿,百花待吐;夏季,泉声叮咚,绿树成荫;秋季,硕果累累,瓜果飘香;冬季,雪压枝头,苍松顶翠好一幅山林四季图。
(记者刘鑫焱)。
本文来源:365平台官方版下载-www.freezeroppongi.com